現代斯多葛——哲學能否成為信仰?
from Pixabay
本文講述我開始接觸斯多葛哲學(Stoicism)的契機,以及我挑選的一些素材,還有為什麼我認為自己需要一個價值觀之外的「信仰」。
我得強調,這一切才剛開始,有著強烈的實驗性質。
只不過,基於對自己的了解,我認為斯多葛很可能就是我正在追求的信仰框架。
如果你對此也感興趣,且讓我為你娓娓道來。
開端:意外的發現
一切的起點,是我女朋友讀到的一本心理學相關的書。
幾個月前,某天聊天時,她突然對我說:「我覺得你很像一個斯多葛主義者。」
我當下有點訝異,斯多葛主義這個詞雖然不陌生——畢竟中學歷史課本都有!但我從未認真研究過。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說,她便分享了書中提到的一些斯多葛主義者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我聽完之後,驚訝地發現這確實與我的價值觀相似。
比如常常記錄想法、反省,以便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重新調整行為的選擇。
儘管如此,當時的我仍只是覺得有趣,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
AI 幫我整理斯多葛主義
過了一段時間,xAI 的 Grok 3 這個 AI 服務推出了,它內建了我個人頗為喜歡的 DeepSearch 功能。我在〈訂戶限定 13:Deep Research × SuperGrok × 鐵人賽頒獎典禮〉簡單介紹過,還沒訂閱電子報的,趕緊訂起來唷!
我突然想起這件事,於是請它幫我整理「作為一個現代斯多葛主義者,會有怎麼樣的行事與價值觀?」
其實整理這樣的內容,倒不一定要 DeepSearch 這類的功能,一般的 LLM 都行,只是我希望它的回答,能結合更多網路上「現代素材」。
它的回答沒讓我失望,詳細內容可點擊這個連結,在此只引用一小部分:
- 重視美德:優先考慮道德卓越和誠實行為,而非物質成功。
- 情緒韌性:通過正念和反思等技術管理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
- 接受不確定性:理解某些事情超出控制範圍,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
- 終身學習:持續追求知識和自我提升,深化對斯多葛原則的理解。
- 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重視與他人的深層連結。
- 理性導向行動:基於邏輯和理性做出決策,而非衝動或情緒。
- 專注於能掌控的事情,不浪費精力在無法改變的事物上。
這些原則看起來並不新鮮,甚至部分內容你可能會覺得有些「教條感」。
可不是嗎?
但我確實喜歡這些概念,其中一部分已經內化成我的行為模式,而更多則是我仍在努力實踐的方向。
這讓我不禁開始好奇:如果這些原則是斯多葛主義的一部分,那麼斯多葛主義到底是什麼?
或許我應該更深入了解。
斯多葛主義的經典書籍
於是,我開始請 AI 推薦一些適合入門的書籍——古代、現代各 10 本。
這裡各選一本介紹即可,因為我目前就只打算讀這 2 本。
畢竟 Stoicism 是「用來實踐」的哲學。我個人是覺得不需要多麼精通其中的「教義」啦!可以慢慢理解、慢慢體會。
現代相關書籍中,《The Daily Stoic》則是不錯的入門。台灣翻譯為《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
兩本書風格不同:《沉思錄》是奧理略的私人筆記,內容深刻,卻也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而《The Daily Stoic》則是一本更容易消化的書,每天提供一則斯多葛智慧,並搭配現代詮釋。
雖然有些評論認為,《The Daily Stoic》對斯多葛主義的理解過於淺顯,甚至有點「過度解讀」之嫌。
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目前讀到五月結束。個人覺得還不錯,我認為現階段不用太糾結於「正確性」——以後可能也不需要。
為什麼我仍需要信仰?
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思考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斯多葛主義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我不算無神論者(大體而言,我願意相信有神),但我並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或者說,我並不在乎。
然而,和很多人一樣,我始終也在追尋一種「在我之上」的東西——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這種「更大的東西」,能夠在低潮時期給予人力量,讓人不只是依賴自己的意志力、價值觀,孤軍奮戰。
這讓我意識到,我所追尋的並非傳統宗教,而是一種能夠在低潮時支持我的力量。這樣的心靈力量,我願稱之為信仰。
我需要信仰
宗教是最常見的支持來源,可惜我無緣擁有。
我習慣記錄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對世界的切入角度,這讓我相較於多數人而言,有著更加明確的信念與好惡。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有一個能夠引導我前進的思維框架,斯多葛主義或許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我們常說「當局者迷」,即使一個人價值觀鮮明,但在低潮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會自我懷疑、猶豫不決,甚至迷失方向。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人,我不想只依靠自己,我需要更堅實的指引——我需要信仰。
Cal Newport 與斯多葛主義
我還問了 AI:
那 Cal Newport 對斯多葛主義有什麼看法?我感覺他的思想與主張,例如《深度工作》(Deep Work)和《數位極簡主義》(Digital Minimalism),都很斯多葛!
沒錯!AI 甚至直接幫我找到了 Cal Newport 在 Daily Stoic 的談訪內容。我們引用一段前言:
Cal is also a fan of the Stoics. In our interview with Cal, he explains his interest and application of Stoicism, why the idea that less can be more has held up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importance of solitude and high-quality leisure, and so much more.
這篇訪談很值得一讀(大部分是 Cal Newport 核心價值觀的重新強調),他提到自己一直廣泛閱讀哲學和宗教歷史,因此斯多葛學說一直在他關注範圍內。
他還特別提到閱讀 William Irvine 的《A Guide to the Good Life》以及 Tim Ferriss 討論 Seneca 的內容,這些都對他有所啟發。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再回到「關於我」中的這一段:專注與深度思考。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斯多葛的一大理由吧!
這個議題,我們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