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AI 對創作者的衝擊
久違的一篇 Weekly Review!
前幾天聽了〈EP95 |(自)媒體的 AI 焦慮指南 ft. IEObserve & 商周副總編輯吳中傑〉這則 Podcast,覺得挺有趣,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不一定會重複它,但肯定有共通的論點,本篇主要是個人的 murmur。
附帶一提,本文所說的「創作者」主要是指文字創作,畢竟這是我的領域。但套用在其他類型,比如說影音創作,大概也差不多啦。
AI 影響創作者的兩大面向
AI 不僅能夠快速產生大量文字,尤其是資訊型內容,AI 生成的文字、文章可能沒有特色,但其產出速度快、成本低,足以吸引一定的注意力。
事實就是,我們待在 AI 聊天視窗的時間比以前多得多(至少我是如此啦!),而親自去 Google 並找到一篇文章好好閱讀的時間,恐怕是減少了。
Stack Overflow 表示:哭哭。
此外,許多 AI 聊天服務都整合了 Web Search 功能,能夠幫用戶自動搜尋、爬取並整理網頁資訊。
這意味著我們在尋找資訊時,不需要親自 Google,而是透過 AI 直接獲取整理後的結果。
這類變化將進一步降低創作者的曝光機會。
簡單來說:
- 你辛苦花了三小時寫一篇文章,AI 可能幾秒鐘就產生了類似的資訊,只是沒特色而已——但可能已經「部分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 你付出心力寫了文章,但你的讀者可能只是透過 AI 的網路搜尋,得到你文章的一個小片段,而且是被整合後的片段XD
這教創作者情何以堪?
從讀者的角度
話雖如此,但有件事別忘了,那就是:任何一個創作者也都是一個讀者。
對創作者有威脅的事情,不一定是讀者所關心的。
就像我在〈為文章標註 Not By AI? 我覺得大可不必〉一文中說的「讀者或許沒那麼在意,文章是人還是 AI 寫的」。
我可以很誠實地說:「作為一個讀者,我才不管這些事情!」
我就是要取得資訊越來越方便,有 AI 我就用 AI,絕對不會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去慢慢讀一篇文章——除非我很喜歡。
偷偷告訴你,開頭的那一則 Podcast 我其實根本就沒有聽,我沒有一小時的時間,就算有,我也打算花在別的地方。
我只是把它的聲音檔下載,用 MacWhisper 轉成字幕,然後再丟給 NotebookLM 整理重點而已。我只想要知道其中一部分的重點,而這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
好啦,有機會我還是會再回去聽的😅
AI 對影音創作的衝擊未必小於文字
我本來以為「AI 整合網路搜尋」功能對部落格的衝擊最大,其他媒介的影響可能還好。影音創作者應該還是可以活得不錯?
想太多,因為 AI 還有別的功能呀!
拿我自己來說,對於資訊型的影片、Podcast,我會「親自看(聽)」的比例大概只有以前的 20%——或者更低。
剩下的情境,都是聲音轉文字後交給 NotebookLM。
雖然我不是很常看短影音,但顯然的,我也耐心也愈來愈少了XD
但還是要認真說一句:「有些東西,我就是只想花這樣的時間去吸收、了解。」
以前沒有這樣做,是因為以前沒有 AI,不是因為以前我比較有耐心。
我接下來該怎麼寫?
方向其實很簡單,以後我會更在乎,文章是否符合以下兩點:
你會發現,有了 AI 以後,創作者要如何吸引讀者、讓讀者願意閱讀你的內容,和以前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要求提高了而已。
但不可否認,文章的曝光率正在下降。同樣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可能也無法獲得像以前一樣的回報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結論:創作者的未來
最後,我不打算高談闊論或說些正能量的東西。我覺得想寫就寫,覺得灰心無望,不想寫就先不寫。
創作者有創作的權利,也有不創作的權利。
只能說,創作的意義對作者而言,也在隨著時間不斷地轉換跟變化。
我希望我能跟上時代的腳步,直到我發現我的作品已經不再吸引、不再有價值時,我會停下來。
值得慶幸的是:還好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