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我離不開的 8 項付費訂閱
文章目錄
2 年前,我寫下這篇〈2023 那些我已不可或缺的「付費訂閱」推薦〉,分享了當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 12 項付費訂閱。
並說明了「不可或缺」的定義:
所謂的「不可或缺」,意思是一旦我停止訂閱,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會出現挑戰。而挑戰的大小,就是這些訂閱項目對我的影響力與價值。
但仔細看,其實有些並沒有那麼重要啦!
所以這個 2025 年版本,我得認真要求,只列出那些「真的無法取消」的訂閱。
這次只列出 8 項,即使多數項目和 2 年前相同,我也會補充它們對我的「重要性變化」與現況。
它們對我都很重要,很難說哪個更優先,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此外,和 2023 版重複的基本使用情境介紹,就不再贅述,請參考前文。
一、Setapp
像 Cleanshot X、Paste、PopClip、TablePlus、TextSniper 這些工具,早已是我每日必備——沒有一天不用的!
和 2 年前相比,我從每個月 10 美元的單機訂閱,變成 15 美元的 Power User 方案(4 台機器),因為我開始需要多裝置使用。
無論是 10 美元或 15 美元,都不能算是便宜。我個人訂閱它的核心判斷標準,是裡面只要有 3-4 個你每天都會用到的 app,就算值得了。
有興趣可以使用我的邀請連結註冊,你、我皆可額外獲得一個月訂閱。
二、ChatGPT Plus
前文提到:
如果你問我,我對這個服務目前為止的定價接受度上限為何?我可能會說是每月 40 美元——可見我確實離不開它。
兩年前的 ChatGPT,對我而言猶如神一般的存在,重要性無可比擬。
兩年過去,AI 聊天服務的選擇越來越多,有力的競爭對手也更多了。
現在的我,確確實實「只願意」花 20 美元訂閱 ChatGPT Plus。
但平心而論,目前 AI 服務付費主流多是 20 美元一個月,而 OpenAI 給的運算資源與使用量,還是很慷慨的,畢竟它很有錢!
三、Claude Pro
Pro 方案一樣是一個月 20 美元,因為日前的「前 3 個月半價優惠」吸引而訂閱,不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使用 Claude Code。
Claude Pro 和 ChatGPT Plus 對我而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補關係。雖然兩者疊加起來的費用實在不便宜😅
Claude 的專案功能(Projects)
簡單來說,專案功能是我持續訂閱 Claude Pro 的主要原因。
雖然這功能 ChatGPT 也有(或者說大家都有XD),但我個人覺得 Claude 版的 UI/UX 設計較佳,所以我都用它的專案。
我主要用它來建立關於個人的「知識庫」,附上 10 份精心準備的個人背景資料,和 AI 一起討論人生與職涯——這需求對我來說很重要。
而且,每家 AI 的「個性」不同,我覺得 Claude 模型對 prompt 的遵守程度較高,尤其是我要求 AI 必須直白回應時。
ChatGPT 基於某種「偶像包袱」,預設的口吻往往偏溫和。但你要求它直白又容易矯枉過正。
像職涯規劃這種關鍵議題,我需要 AI 先「電」我,然後再提供適量的情緒價值(自我 PUA!——你該不會也好這口吧?)。
我目前還未大量使用 Claude Code,習慣問題!還在學習中。
四、GitHub Copilot Pro+
便宜又大碗的 AI 程式開發助理。
上個月我從 Pro 升級到 Pro+,每月 39 美元,年付則為 390 美元。
GitHub Copilot 仗著微軟爸爸的 Azure 算力資源作為靠山,在 LLM token 成本上就與其它競爭對手——比如 Cursor 更具優勢。
去年此時,Cursor 正火,很多人擔心 GitHub Copilot 地位不保,連我自己都不禁有此疑慮。
現在看來,GitHub Copilot 仍是我最常用的 AI 開發助理。而且我對其它「IDE 型態」的 AI 開發助手,已然興趣缺缺。
五、Bear:反璞歸真的筆記軟體
在〈逐漸被我遺忘的卡片筆記〉發表後,Bear 逐漸成為我筆記的主力。
在歷經 Notion、Logseq 等「全能型」筆記軟體的洗禮後,我回到了 Bear。
唉,事情真的不用那麼複雜,筆記甚至也不是學習的神兵利器——實作才是。雖然有人說自己「不做筆記便不會學習」,但這八成是個誤解啦!
我該放下了。
六、YouTube Premium:內容沉迷的稅金
我仍然是 YouTube 的重度使用者,尤其在限制自己少碰社群平台後,YouTube 幾乎成為我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
我知道看多了不健康啦!我有控制少看短影片。
相關文章:AI 時代的生存指南(二)數位斷捨離
恩……顯然還不夠。
七、TPASS:城市移動的自由感
TPASS 依然是我最喜歡的「物理型訂閱」,它給我的不只是通勤折扣,而是一種城市間游走的機動性與自由感。
無需計算轉乘、無需考慮里程、無需遲疑是否要改搭捷運,它讓我更像是這座城市的使用者,而不只是過客。
我酷愛這種感覺。
八、Hetzner:你需要一台機器
我從 DigitalOcean 轉向 Hetzner,單純是因為——太便宜了。
之前已經寫過兩篇文章介紹 Hetzner:
Hetzner 以相同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性能與資源,這無疑是一種自由。除了延遲較高,已然無可挑剔。
我目前在 VM 上部署了:
- Memos:輕量級筆記系統,參考〈開源工具 Memos 介紹:寫日記的好選擇〉
- Umami:網站分析工具、GA4 替代品,參考〈在 VM 上部署 Umami 替代 GA4〉
- Wakapi:開發時間統計工具、Wakatime 替代品
- WeaMind:個人專案
- Nginx、Certbot、Portainer 等等
上述服務總共才用了 1 GB RAM,我還有 7 GB 的餘裕。
這樣 4 CPU、8GB RAM 規格的 VM,每月竟然只要 6.5 歐元,實在太划算了。
對開發者而言,用來部署工具、服務的基礎設施顯然不可或缺。而 Hetzner,就是我最喜歡的選擇,沒有之一。
歡迎使用我的推薦連結註冊,你可以直接獲得 20 歐元的使用額度。
結語:那些留下來的
這篇文章不算推薦文,比較像是一份選擇紀錄。
這些訂閱不一定是「最潮」、「最便宜」或「最多功能」,而是經過時間淘選後,我仍願意花錢留下來的服務。
它們對我來說,有的是生產力的延伸、有的是生活的潤滑、有的是創作的媒介。
希望這份清單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