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ket 替代方案推薦:Raindrop.io 與 Karakeep

by Sam Chivers

幾天前,我收到了一封來自 Pocket 的電子郵件,開頭是:

感謝您的閱讀:Pocket 向您道別
 
我們有一些重要訊息要和您分享:幾經思考之後,我們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的先存再看和內容探索應用程式 Pocket 即將結束服務。

如你所知,知名的「稍後閱讀」服務 Pocket 已經被 Mozilla 正式宣布將於 2025 年 7 月 8 日停止服務。

對許多知識工作者來說,這是個令人感慨的時刻,Pocket 的結束讓我們再度體認到:我們存下來的東西真的大多都沒有看

不過,資訊囤積還是要繼續😎,所以本文會介紹兩個,我覺得還不錯的替代品,並說明我的選擇與理由。


什麼是「稍後閱讀」服務?

「Read It Later」(稍後閱讀)是一種資訊整理的方式,也是一種使用習慣。

它允許你在沒心情或沒時間的情況下,把重要但無法即時處理的內容先存起來,日後再回來閱讀。

對知識工作者或資訊成癮者來說,這類服務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從食譜、文章到影片,這些被儲存下來的內容,構成了每個人專屬的知識倉庫。

OpenRouter 上的 5 個「免費」模型推薦

from Pixabay

2025/06/04: 更新「1000 次請求的最佳場景」落段。並感謝〈愛好 AI Engineer 電子報 🚀 模型上下文協定 MCP 應用開發 #27〉的推薦,本期的含金量極高,除了 MCP 最新進展,還討論 AI 應用開發的一些「哲學」(ex:框架是必要的嗎?)議題。推薦必讀!

在這個 AI 應用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接觸 AI。

可以使用線上服務——比如 ChatGPT,也可以直接使用 LLM API 來更加客製化自己的需求。

最近我開始使用 OpenRouter 這個平台上的 API 服務,對於 AI 開發人員或 LLM 重度用戶,想必不陌生。

本文介紹 OpenRouter 上的 5 個免費模型,幫助你快速上手並選擇合適的模型。


OpenRouter 是什麼?

OpenRouter 是一個語言模型的 API 聚合平台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透過單一介面,就能夠付費存取多家公司的大語言模型,包括 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大公司的 LLM API 產品。

而且像 LLaMaDeepSeek 這類開源模型,你想要使用的話,除了在本地跑之外,也可以透過 OpenRouter 提供的 API 來使用。

好處就是你不用擁有機器、顯卡,就能體驗這些開源模型的能力,而且價格相對於閉源模型,通常有一定的競爭力。

總之,OpenRouter 不僅為開發者提供了統一的介面,更讓非技術出身的用戶也能輕鬆使用 AI。

Docker 教學:用 Multi-stage build 建立 Poetry 虛擬環境

from Pixabay

最近都在為〈Python 套件管理器——Poetry 完全入門指南〉一文進行「減肥」,讓它更容易閱讀、回顧。

除此之外,是時候為「Python Poetry」這個系列畫下句點了——而本文就是最後一塊拼圖!

我曾在前文中提到,為什麼不在 Docker 容器中使用 Poetry。主要原因是:

啟動容器後需要先安裝 Poetry 到全域,或打包一個帶有 Poetry 的 image,兩者都會增加新的耦合與依賴,需要更細緻的管理。

但這樣的限制,其實可以透過 Docker 的 multi-stage build 解決。

本文將從實務角度出發,介紹如何使用 multi-stage build,在 Docker 中整合 Poetry。

讓你既能享有 Poetry 的套件管理優勢,又不會對部署流程增加額外負擔。

系列:Python Poetry 三部曲

  1. Python 套件管理器——Poetry 完全入門指南
  2. Poetry + pyenv 教學:常用指令與注意事項
  3. Docker 教學:用 Multi-stage build 建立 Poetry 虛擬環境

我們開始吧!

Python 套件管理器 uv 介紹——與 Poetry 比較

from Pixabay

3 年前,我寫了這篇〈Python 套件管理器——Poetry 完全入門指南〉,它成為了本站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

隨著 Python 開發生態的發展,新的工具不斷湧現,你可能已經聽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Astral 的 uv。

之前有讀者希望我介紹 uv,但因為沒有急迫需求,所以一直拖到最近才開始嘗試。

這幾天,我終於在 side project 中開始使用它,因此有了初步的心得。

這篇文章將先介紹 uv 的背景、特點,以及和 Poetry 的比較(這是我最在乎的,也是所有習慣 Poetry 的讀者可能感興趣的),幫助你評估是否要轉向這個新工具。

至於教學,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 uv 的實際使用方式,包括安裝、專案初始化、依賴管理等操作,協助你快速上手。

寫好 Python Docstring 的 4 個層次——從簡單到詳細

在〈Docstring 的重要性——《Python 功力提升的樂趣》〉一文中,我提到了:

Docstring 也不是有寫就行,還需要從「讀者(也就是你的同事)」的角度去思考與表達。不然看起來會很像開發者的自言自語——沒人看得懂。

在工作上使用 Python 多年,即便是經驗豐富的 Python 工程師,很多人也未必養成了撰寫 Docstring 的習慣。

畢竟在日常趕專案的場景下,一段程式碼能否 work,往往比「好讀、好理解」更重要——至少更急迫。

然而,當專案逐漸擴大、團隊成員增加時,沒有良好的 Docstring,協作上的痛苦就會慢慢浮現。

Docstring 不是單純寫給自己的備忘,而是寫給「下一個會看這份程式的人」。

當你開始用這個角度思考,你會發現,寫好 Docstring 並不是加分項,而是基本功。

那要怎樣才能寫好 Python Docstring 呢?

作為 Docstring 信奉者,本文將分享我在過去工作經驗中所累積的 Python Docstring 寫作心得,並整理成教學指南

從 DigitalOcean 到 Hetzner:我為何轉向這家德國 VPS 供應商

from Pixabay

很長一段時間裡,當我需要使用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來部署自己的個人專案時,來自美國的 DigitalOcean 一直是我的首選。

可能是因為這個「海洋」的意象讓人覺得很舒服吧!價格也還過得去。

我曾在這篇〈計畫更新我的 DigitalOcean VM 〉提過它。

然而,最近決定在 VM 上部署 Memos 時,我的選擇就不再是 DigitalOcean 了。

相關文章:開源工具 Memos:寫日記的好選擇

原因無他,我們有了更便宜、更強大的選擇——也就是本文要介紹的 Hetzner。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從 DigitalOcean 轉向 Hetzner 的原因,以及這個德國 VPS 供應商的優勢和劣勢。

我們開始吧!

開源工具 Memos 介紹:寫日記的好選擇

你寫日記嗎?

你想像中的日記是什麼模樣?充滿積極與規劃,還是對內心的失落與探索?

時間飛逝,從這篇臉書貼文起算,轉眼之間,我已經用 Memos 寫日記超過一年了。

寫這篇文章,是想跟大家分享我選擇 Memos 的原因、這段期間的心得,以及為什麼我認為它是「寫日記」這件事上,最適合我的工具。

不過,我們還是先從「為什麼要寫日記」開始說起吧!


為什麼我要寫日記?

前面提到的臉書貼文,有指出其中的原因,那時的我是這樣說的:

因為想要記錄當下的想法和心情
現在回想當時,我只會覺得那時的日子很充實
但我已經不記得那時自己都在想些什麼、擔心什麼
 
美好的一面,很多時候是給別人看的
對我而言,我更想知道,那時的自己,是如何的狼狽、焦慮與不安
唯有這些,才能讓現在的我產生共鳴,進而更加理解自己
 
可惜,我已經很難回想起來了
雖然肯定有留下一些文字記錄,但說真的,我早已忘記它們在哪
真的太可惜了!

對那時的我來說,寫日記可說是一種「讓自己變得積極」的方法。

不過,現在的我,不太喜歡用這種「過於積極」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

我覺得這樣的心態,對「寫日記」而言是不健康的。

這個就跟〈《高效原力》書評:做人要 NICE,不要 SMART? 〉中提到的,對「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類心態的反感一樣——不用那麼複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