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更新部落格「關於我」至 2.0
by Sam Chivers
從〈05,終於寫了「關於我」頁面〉至今,已經近 8 個月。這次「關於我」終於迎來 2.0 版更新。
1.0 版的「關於我」,尚有參考借鑑其他作者共 3 篇自介的影子,到了 2.0,應該已經不太容易發現這些痕跡。
這也符合創作的本質——從風格模仿到慢慢演化出自己的偏好。
本篇會講述本次更新的重點思路,可以視為有關這次更新的「導讀」與補充。
更新概要
整體而言,這次新增了有關「Cal Newport」的一整段內容(往後的文章中,他的名字將更常出現),以及對舊有內容的刪減與補充。
我刪掉了關於「記錄控」一節,這並不是說我不記錄了,而是我認為這部分的代表性和其它部分相比,還略有不足。
加上自介篇幅不宜過長,新增了一段,只好也刪掉一段。
此外,幾乎每一個段落都進行了字句調整,還補上了幅篇不多但極具個人價值觀色彩的表述。比如:
我相信,人不是機器,不需要知曉一切,更不需要一個「完美」的筆記系統。
這段除了呼應到新增的 Cal Newport 相關內容,也代表了我看待這些筆記工具的基本態度。
Cal Newport 段落
Cal Newport 在台灣被翻譯出版了 4 本書,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
我都買了也看了,最有共鳴的一本,當然屬已經為其寫過數篇文章的《深度數位大掃除》,Weekly Review 上一期就是在探討書中的「數位斷捨離」。
但,必須承認,除了《深度數位大掃除》與數位斷捨離,我相當認同也實踐了一番外。他的《深度工作力》和《深度職場力》,我乍看感覺都和現實世界有好一段距離。
換句話說,我並不相信大多數人真的能實踐——因為這些理論看起來很不容易。
深度工作的極限想像
Cal Newport 在其著名且廣為流傳的文章〈Fixed-Schedule Productivity: How I Accomplish a Large Amount of Work in a Small Number of Work Hours〉中,闡述了他如何在一週工作約 40 小時的「限制」內,完成許多重要的事。
文章中提到了他的一週實際工作時間如下:
- 工作日早上 9 點到下午 5 點
- 星期日早上
除上述時段外,他就不碰工作,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他的確做到了。
至少在時間上,他並沒有「做更多」,但「產能」卻相當可觀。
合理推測,一般人如果要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可能需要 50、60 小時,甚至更久——這也是為何這篇文章的迴響驚人。
但我認為,一般人看到這樣的內容,最強烈的感受可能不是深深佩服或想要立即效仿,而是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密度」太高了。
意思是,這套模式對實踐者的「紀律與決心、面對變化的決策與彈性拿捏」等等,要求極高——我還不如老老實實加班或延長工作時間,為什麼非得在 40 小時內做完?
我的折衷
然而就像更新中說的:
直到最近接觸了他的 Podcast《Deep Questions with Cal Newport》,有機會從書籍以外的各種角度,更深入了解他的想法。
附帶一提,我不是真的聽了這些 Podcast,而是靠 MacWhisper 語音轉文字,並使用 ChatGPT Code Interpreter 整理、Logseq 筆記。
原本我覺得「深度工作」是一個曲高和寡的理論,現在稍為改觀了——我想要實現這種可能。
儘管我認為要達到 Cal Newport 這樣的水準依舊難如登天,但我願意相信這些理論是可行的,哪怕是像我一樣的凡人。
我大概無法只用 40 小時就做到這麼多事,但我可以試著用 25 小時做出原本自己要花 30、40 小時才能達到的價值。
在我看來,這已經相當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