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 2023 的上半年都被 AI 相關資訊狂轟濫炸到有點厭世了。

從去年 11 月底 ChatGPT 發布以來,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有人因此賺到快錢,有人想法得到了實現,而更多人如你我,則是在這波浪潮的後方,苦苦追趕,擔心跟不上時代,或失去了自身價值。

藉著大眾對於 AI 資訊的焦慮與渴求,線上知識平台紛紛推出了相關課程。有些你我從未聽聞的人,也說要開課教你學 AI。甚至連 3C 產品評測網站、信用卡優惠資訊部落格等等,也開始發表 AI 工具介紹文章。

此時此刻,AI 就是風口,就是流量密碼。

資訊焦慮」一詞並非 ChatGPT 時代所獨有,早在此前就已存在。但隨著 GPT 時代的到來,焦慮感無疑加劇了,因為我們面對的資訊量比以往更加龐大、更加複雜。

太辛苦了。

系列:AI 時代的生存指南

  1. AI 時代的生存指南(一)我對 AI 工具的投入與觀望
  2. AI 時代的生存指南(二)數位斷捨離

AI 時代的生存指南

從標題的「一」可知,這又是一個系列,和其它系列不同的是:它是「不定期」的,我也不知道會寫到第幾回,但從目前的規劃來看,至少會有 5 回。

我期望這系列和一般談論 AI 文章的一個核心差別是:它們主要用來「降低」AI 資訊焦慮,而非增加。

更具體地說,這個系列是「我為了降低自己對 AI 的資訊焦慮,付諸過的實踐與行動記錄」,這樣才有趣。

我曾在這篇臉書貼文中如此說道:

平心而論,ChatGPT 等大批 AI 工具到目前為止,仍只是讓我覺得:以前重要的事,現在更重要了;以前不重要的事,現在「真的」一點也不重要了——跟 AI 比「試誤」,猶如跟車子比速度

雖然沒有言明,但這段文字的其中一個立場是:努力追趕這些 AI 浪潮(新工具、新資訊),恐怕不是特別有效的做法。至少就降低資訊焦慮而言,往往適得其反

追趕?這不是我喜歡的方式,更不是我擅長的手段。

而這個系列,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談談:「不追趕,那我打算怎麼辦?」——這是我寫給自己的「AI 時代的生存指南」。

本期重點:AI 工具

雖然是和 AI 有關的系列,但我並不會每篇都緊扣著 AI 這個主題——這類內容我們看得還不夠多嗎?相反地,我會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我在 AI 時代的「對策與行動」。

所以重點是這些「行動」,而不是 AI 本身。

儘管如此,第一期我們仍然需要先談談 AI 工具,以及我對這些工具的基本看法,因為這是所有 AI 焦慮的根源。直接跳過的話,未免顯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

好,了解這些已經足夠,讓我們開始吧!


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我別無選擇要關注 AI

早在 ChatGPT 問世前,微軟的 GitHub Copilot 就已經秀過一波「AI 寫扣」的威力與潛力,引起了相當的討論,更帶出了 AI 悲觀派和樂觀派。

悲觀派認為 AI 將取代人類的工作,但樂觀派則相信 AI 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創造力和效率。

我算是偏悲觀的那一方XD,而且我覺得,AI 也真的很適合寫 code。程式碼有大量的訓練資源(姑且不論資料品質),而且在大多程式開發的情境,關於「怎麼做才對」這件事,往往都有答案——儘管答案很可能不止一個。

因此,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我別無選擇地,必須關注 AI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我擔心自己中年失業。

而第 6 期的〈06,十年後,還能繼續當軟體工程師嗎?〉,正是對這份焦慮的記錄與回應。

AI 工具確實很有幫助

前陣子去健身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健身教練這份工作好像不太受到 ChatGPT 的衝擊耶!」對此,不禁有點羨慕🥹

可是,反過來思考:受到的影響很小,其實就意味著,該技術的出現,對於這個行業,並沒有顯著與實質的改變——沒有加速從業者工作上的效率。

那就太可惜了!

畢竟,我們這些上班族、打工仔,這麼擔心被 AI 取代,正是因為它在很多方面都大大地加速了我們原本做事的效率——讓人感覺自己好像不再重要。

作為受雇者,心情上可能是既高興(省下好多時間)又擔心(失業)。但作為一個人,我是覺得超讚的啦!難道有誰喜歡做那些重複又枯燥的工作?

我目前使用中的 AI 工具

其實就只有 ChatGPT 和 GitHub Copilot——兩者的大目標都是為了寫好程式!🤗

Notion AI 用過又退了,理由已如前述:〈15,付費一個月後,我還是退訂了 Notion AI〉。

另一個本來很有興趣但一直沒有投入時間的,是 Midjourney。主要的學習動機是幫文章製作封面圖,但顯然這個需求還算不上十分強烈。

而且,自己下提示詞產生封面圖片,固然很有成就感,也稱得上獨一無二。但花費的時間,未必比去 Pixabay 找一張美美的照片來得少。

考慮到文章的本質還是文字本身,加上我寫作的速度已經很慢了,不適合再花額外時間去掙扎封面的創作美感與切題與否,想想還是暫時擱置一旁。

除了以上提到的 4 項 AI 工具,其餘的我都是看看而已。即便是吸收新知,也是圍繞在「如何更好地使用 ChatGPT」這個主軸上。

我怎麼面對海量的 AI 資訊?

好,哪怕你跟我一樣,平常只用 ChatGPT,可能依舊很容易感到資訊過載——因為還是很多啊!

OpenAI 動不動就宣布 ChatGPT 新功能,加上各種民間外掛、各種提示詞大全,甚至研究論文和技術文獻等等,真的好煩XD。

作為一個 ChatGPT 重度使用者,我也難免汲汲營營、眼花撩亂。

我目前歸納出的「減壓」做法是——主動減少接觸這些資訊!當然,「主動減少接觸相關資訊」這類手段,都有一個共同的擔憂:害怕錯失,也就是 FOMO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11,我絕不當資訊的聚合者〉所討論的「資訊聚合」議題。

事可過三

我的看法是,真正重要且實用的功能,你在上述「 3C 產品評測網站、信用卡優惠資訊部落格」其實都會一再看到喔XD!因為有話題、有流量嘛!

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東西(比如某個 ChatGPT 的新 Chrome Extension)在這些網站反覆出現達 3 次,我才可能會開始關注它。

這樣真的好嗎?

事實證明,ChatGPT 瀏覽器外掛百百款,我自己也試過好些。但目前為止,唯一留下且持續在使用的,只有一個ShareGPT

那些宣稱能夠讓 ChatGPT 變得十倍、百倍強大的瀏覽器外掛,對我而言,其價值都遠遠不如能幫我輕鬆留下「和 ChatGPT 重要對話」的 ShareGPT

在我的 Logseq 筆記裡,有超多與 ChatGPT 的對話XD——女友看了都要吃醋🤣

與 ChatGPT 的對話集與 ChatGPT 的對話集


結語:拼命追趕,也是枉然

最後,我想再次強調我在這篇臉書貼文中所表達的:我對 AI 工具的整體看法

提示詞也好,瀏覽器外掛也罷,都是很容易產品化的東西。不用太在意自己是否已精通了各類提示詞技巧,凡此種種,在不久的將來,都會由機器為你服務。

作為一個人,我們不需要拼命追趕,因為追不上,也趕不及。

我使用 ChatGPT 最滿足的時刻,莫過於對它提出了深刻的問題(通常也很尖銳、帶有挑戰與批判意味),然後它回了我一個出乎意料或令人讚嘆的答案。

當下真的只能用「感動」來形容——好慶幸自己活在有 GPT 的時代。

這些問題的核心價值不在於高超的提示詞技巧,而在於激發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 AI 時代,這或許是我身為平凡人類,少數擁有的不平凡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