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目前使用的電子報服務,讓訂戶感到更有價值。

畢竟一年也要付給供應商——Buttondown——90 美元,要讓這筆錢花得值得。

相關文章:26,改用 Buttondown 作為文章訂閱服務

現階段我並不打算製作「付費訂閱」內容,只是想要為我的電子郵件訂閱者,嘗試寫作「專屬」內容——也就是「訂戶限定」內容。

作為感謝這些讀者,願意留下自己 email 的小小心意。

對作者而言,有人願意訂閱,是一種不言而喻的信任。


「用戶郵件清單」無疑是現代行銷中的一大顯學,所以許多以「變現」為目標的網站、創作者,都會想方設法吸引用戶留下 email。

我雖然沒有要變現(至少短期內無此打算),但站在創作者的角度,文章一發布就有人看見,誰能拒絕這樣的誘惑呢?

所以很多網站會把訂閱電子報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甚至會有「訂閱即可獲得免費禮物」的活動。

這些我多少明白,但依舊沒有這麼做。

為什麼我很少呼籲讀者訂閱我的電子報?

如你所知,我目前的電子報,實際上只是部落格新文章的 RSS 轉發。

然而,即使如此,其實還是可以多多呼籲讀者來訂閱,為什麼沒有積極做這件事?

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我是雜食性創作者。
  2. 我有 UI/UX 潔癖。

雜食性創作者

我是一個雜食性創作者,寫的主題相對多元,主要有幾大主軸:寫作、程式開發、筆記軟體、書評、生活感悟等等。

雖然「原則」上是技術部落客,但不滿足於只寫程式相關內容。

好處是,吸引的讀者群可以更廣泛,不會因為只寫技術文章而被限制。

不過這是把雙面刃,因為讀者缺乏一個非常明確的「期待」。

換句話說,如果要呼籲讀者訂閱,我不知道該給讀者怎麼樣的承諾。我大概只能保證我會認真寫。

這是第一點,主題分散不利於吸引特定用戶。如果要搞自媒體,這種「不鮮明」應該是挺吃虧的。

UI/UX 潔癖

第二點,是我對於 UI/UX 的潔癖。

這部分可參考「二、訂閱按鈕放哪好?」,我有過較為詳細的討論。

我不喜歡網站上充斥「訂閱電子報」的按鈕,尤其是那種彈出式的——太煩了!

一直用彈出視窗來「提醒」我訂閱的網站,我會直接關掉。

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是,在每一篇文章最後,加上一個「訂閱電子報」的按鈕。讀者看完文章,如果覺得不錯,就可以順手訂閱。

但對我而言,這樣的「重複性」還是太高了!(尤其對於已經訂閱的讀者)

所以我最終選擇只放在右上角導覽列中一個連結——「訂閱」。

平心而論,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它只是很簡潔,但往往不夠有效。


付費牆的兩難

談到「訂戶限定」內容,就不得不提到「付費牆」。

雖然如前所述,我並不打算製作「付費訂閱」內容,但內容的「封閉性」,確實就像一道「」。

這構成一個常見的兩難:封閉內容有其特殊價值(比如最常見的收費),可是封閉內容無法讓更多人接觸,一定程度阻礙了創作者的影響力。

常見的解法是「部分內容開放」,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但同時也可以吸引有興趣的讀者進而付費。

我雖然沒有要收費,但我想要做的「訂戶限定」內容,也是一種「封閉」。

所以我多少需要調和這樣的矛盾。

暫時我還沒有明確的想法——畢竟我根本還沒開始寫!

因此,這些「訂戶限定」內容,目前就是實驗性質、純封閉、不收費,只是為了讓訂戶感到更有價值。

不過考慮到未必每個人都有興趣,所以標題會特別標註「訂戶限定」,讓讀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閱讀。


「訂戶限定」的創作方向

有一種電子報創作模式是我絕不考慮的,那就是「聚合型內容」。

聚合型指的是「就特定主題收集最新資訊」類的內容,畢竟我還信誓旦旦說過:我絕不當資訊的聚合者XD

另一方面,聚合型內容已經有很多人在寫,我其實也寫不過人家😅,而且我對這種類型的創作沒有太多熱情。

又或者,把一些進階元素放在「訂戶限定」部分,這對於「付費訂閱」確實是不錯的做法,也相當合理。但顯然並不適合我這種以公開內容為主軸的創作者。

所以我現階段能想到的內容方向就是:個人化!

個人化

Weekly Review 更個人的東西!

其中一種個人化,是表達對特定人事物的好惡

畢竟你知道的,公開寫作,總是有一些東西不太方便寫,或者不太適合寫。我雖然沒有什麼「利益糾葛」,但發文之前還是不免會「自我審查」一下XD

在「訂戶限定」內容中,我可以更加放開自己,無須太過擔心。


結語

這篇文章,算是一個「預告」,也是一個「自我承諾」。

反正這東西是實驗性且不定期的,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我只要盡力確保,這些「訂戶限定」內容,是真的有價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