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的第一篇,我花費了非常大的篇幅論證:為何不建議以「All-in-One」方式來使用 Notion——因為成本太過高昂,且很可能難以持續

本文將沿著這個核心思路,繼續展開,進一步介紹:無論是以何種方式使用 Notion,你都很可能踏入的兩個「陷阱」,與我的對策。

系列:Simple Notion

  1. 使用 Notion 滿 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
  2. 少則得,多則惑:使用 Notion 時的兩個常見陷阱
  3. Notion 資料庫「反複雜」使用指南

雖然整個系列基本上都是在勸你「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使用 Notion,但這不代表我不喜歡 Notion。

事實上,如果只能對身邊的人推薦「一款」筆記軟體,我還是會推薦 Notion,而不是 Bear,也不是我愛不釋手的 Logseq

原因是,Notion 要複雜能複雜,要簡單也可以很簡單。這樣的「彈性」,讓它能夠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而不是只能滿足某一類人。

但我會友情提醒他們,一些使用上的注意事項——這也是本系列文章一直在做的事。

所以,讓我們繼續了解,除了避免「All-in-One」式使用,對於 Notion,我們還需要留意些什麼?


Notion 陷阱

所謂的「陷阱」,講白了,就是那些容易浪費你大量時間、心力,卻沒有讓你獲得多少實際效益的「不當使用習慣」。

它們是如此的常見,幾乎成為了每一個 Notion 使用者的「必經之路」。還是那句話,這不是你的錯——甚至也不是 Notion 的錯,而是它的「特性」使然。

我們只需要知曉這些問題的存在,並且有意識地避開即可。

我甚至可以斷言,只要你不輕易踏入這兩個陷阱,Notion 對你而言,就不會造成太多心理負擔,你也更容易善用它。

Notion 只是一個工具

本文後半部,則是在理解了陷阱的本質後,我提出的「Notion 簡潔之道」:讓它變成你的「小跟班」。

這不是說 Notion 不重要,而是要強調「你才是主人」——Notion 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工具而己

把 Notion 當小跟班,就不會期待它要改變你的人生。如此一來,你的壓力就小得多,做筆記的時候,也輕鬆得多。

畢竟,追求夢想、管理人生什麼的,對一門工具而言,未免太過苛求。

不合理的過度期待,往往更可能讓你陷入困境,甚至放棄使用

我這麼說並不誇張,可以參考這位網友的留言


話不多說,現在就來看看,學習 Notion 的路上,潛藏著什麼樣的埋伏與誘惑

兩個常見陷阱

上一篇已經討論過,我認為的 Notion 最大缺點——無所不能

這些論述都大同小異,可以明顯看出,Notion 的最大缺點——同時也是優勢所在——就是功能太多、太複雜。因為功能多,所以無所不能,但也因此上手難度高。

並視之為「知識的詛咒」:

誰能料到,使用上的取捨竟然成了我們想要用好 Notion 的一大挑戰,這不就是所謂的「受知識『詛咒』」?——你知道(擁有)的太多了。

從這兩段引述加以延伸,我們能得到一個推論:Notion 不僅上手難度高,而且在整個學習與使用的過程中,你都必須「保持清醒」。

具體而言,你要有意識地避開,兩個常見的 Notion 不當使用習慣——「過度裝飾」與「過度設計」。


過度裝飾:人人都是 UI 設計師

只要靜下心來觀察,你就能發現:Notion 處處充斥著讓版面更加美觀的彈性!從筆記 icon 到背景,皆能自行挑選。覺得預設選項都不夠漂亮?你還可以自訂。

包括排版的呈現也有很大的彈性——雙欄、多欄並排、Callout 區塊等等,五花八門。除了實用,更多還是美觀上的考量。

這些元素可以讓你在視覺上感到富足,但從筆記效率學習、實用角度來看,恐怕沒有多少幫助。光挑選這些「樣式」,就能花掉你不少時間,甚至讓人樂此不疲

使用 Notion 做筆記,讓你很容易花心思在版面上。雖然這未必是壞事,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筆記看起來美美的呢?

但如果你讓我選,我寧可沒有這些自由——因為一不小心,就容易沉迷其中。

過度設計:人人都是筆記架構師

除了滿足版面設計上的虛榮,Notion 還能實現你身為「筆記架構師」的雄心壯志。

筆記架構師?那是什麼東西?就是能善用 Notion 的模版、database、視圖、頁面與區塊連結、欄位關聯、內建公式、API 串接等等核心特性,建構出極為複雜使用方式的「Notion 專家」。

我們一般人或許達不到上述境地,但不可否認的,在使用 Notion 的時候,難免就是很想要發揮一下這些「fancy」的特性,畢竟看起來真的很炫,不用可惜!

有時確實用在刀口上了,可喜可賀!但更多時候——可能就只是「看起來」很炫而已。

如果你用的是 Evernote 或 Bear,它們的結構相對簡單(甚至是簡陋),沒有這麼大的「舞台」可以讓你盡情揮灑。

而 Notion 不同,你用一用就不禁想再多開幾個 database、多建幾個欄位,再將它們「巧妙」地互相連結。

以上種種,往往實用性有限,複雜度無窮

長此以往,最終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太煩了,我不想用了!我要砍掉重練!


作繭自縛

好吧,我承認!以上兩點,就是我在大量使用 Notion 做程式筆記的「前期」,所親身經歷的典型困境——開了一堆 database,設計了很多欄位,還進行了簡單的關聯,並精心為不同頁面挑選了背景和 icon。

這是一個逐漸「上癮」的過程,因為 Notion 創建新頁面與層級是如此地簡單,導致遇到新需求時,我就想要用「增加 Notion 元素、擴張筆記架構」的方式來應對,結果它愈長愈大,直到脫離了我的控制。

後來,看著一堆 database,覺得自己好累,尤其在新增一則筆記時,不得不先思考:「呃……它應該放到哪個 db?」——好像已經太多了。

相關內容:資料庫太多了!

回顧這段使用 Notion 的歷程,讓我有一種強烈的「作繭自縛」感。

所幸,在發現自己已不知不覺身陷這樣的囹圄後,我重新思考,把那些雜蕪的元素、多餘的用法加以移除,並盡量保持克制,總算勉強回到正軌。

但我仍不禁好奇:

不就是做個筆記嗎?怎麼我稍不留心,就落得一地雞毛,滿臉狼狽?


不是你容易分心,是 Notion 容易讓你分心

所謂「知識的詛咒」,從某個角度看,就是你擁有了太多「選擇的自由」。

沒有自由的人,不需要花費心力在選擇上——因為他別無選擇

而擁有太多自由的人,則可能被海量的選擇所「淹沒」,即使沒有淹沒,也容易把精力浪費在不重要的地方,如上述那般。

完美印證了那句古老名言:「少則得,多則惑」。

這篇〈為什麼用 Agenda:簡單的魔力〉中的兩段話,也有著異曲同工觀點:

簡單其實很重要,夠簡單的東西,延續的可能性更高。也因為簡單,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多複雜的思考,就是專心的寫

上網搜尋一下 Notion 的相關討論,很多人離開 Notion 的一個理由,是發現在設計版面上花的時間與實際使用的時間,不成比例

所以,我想說的是,儘管 Notion 真的很好很強大!但如果你希望善用它,最好的方式恐怕是——有點違反直覺的——不要「太」善用它

對一般人而言,想駕馭 Notion 這樣強大的工具,自如運用。則往往你追求的少一點,反而可以得到多一點。畢竟,少則得,多則惑。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總的來說,想要用好 Notion,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

  1. 第一種做法,全面了解 Notion 的各式優缺點、使用技巧,並選擇其中相對突出的部分,組合成自己心儀的運作模式——工作流。這樣的做法,即 All-in-One 式思維,如前一篇所言,需要你擁有強大的動力(與能力)才能持續。
  2. 第二種做法,在光譜的另一端,也更適合一般人。那就是「一次只用 Notion 做好一件事」,並由具體的需求驅動——先有需求,再去研究如何透過 Notion 完成。對此,我尤其想強調:這些需求在實踐上,無須互相關聯(即使它們能夠😷),你就一一擊破,各自把它們做好即可。

現在的我,即採第二種方式,簡單使用 Notion。

如此畫地自限般使用,難免會讓你感到「可惜」,因為這相當於對 Notion 中許多厲害的功能元素,視而不見

是的,我承認,但這也帶來了相應的簡潔與安心感——我為何需要知道這麼多 Notion 技巧呢?除非我是上述第一種人。

因此,雖然 Notion 是個龐然大物,但我在使用上,永遠只透過它的一小部分,來實現我的核心需求。至於未派上用場的眾多功能,我只能表示遺憾

相關內容:結語:接受殘缺與遺憾


結語:太聰明

避開本文中的「陷阱」,有意識地簡單使用 Notion,聽起來很容易,理解上也沒什麼困難,但我卻花了足足 2 年多的時間,才完全明白。

縱使你給我一台時光機,讓我回到過去,去告訴剛接觸 Notion 時的我:「我跟你說!千萬不要過度使用 Notion!其中的道理是這樣、那樣的……」

那時的我,雖然還沒開始大量使用 Notion,但恐怕也聽不進去,最多半信半疑,因為我「太聰明」——怎麼能接受這種笨拙的 Notion 使用價值觀?一定還有更加「高效」的做法,只是我還不知道而已。

確實,也許真的有,只是我還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