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Pixabayfrom Pixabay

這標題乍看有點像廣告XD,不過你看下去就知道。😎

「還是」二字代表了我對「購買課程」這個決定的猶豫與觀望

事情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是瓦基(應該不用再特別介紹)的電子報訂戶,他在前兩天的新信中,公布了他的全新募資線上課程《卡片盒筆記實戰課》。

這讓我不禁陷入一陣掙扎,究竟是買還是不買呢?


線上課的盛宴已過

如果是「三年前」的我,肯定是當下就直接入手了。因為那時還處於台灣線上課程平台的全盛時期,很多用戶願意買單,包括我,在 Hahow 也買了超過 30 堂課。

那時是怎麼想的?當然是希望買了課、上了課以後,自己會有所不同。

然而從經驗與結果來看,顯然的,這個期望並不容易兌現。即便買了很多課,到頭來也是失望居多——我還是以前的那個我。

其中原因不一而足,有些課確實品質不佳,感覺就是東拼西湊;更多時候則是「買很簡單,卻沒有真的花時間看」。

實踐的動力不足,本質上往往是因為「想要大於需要」,有時候甚至是「被迫想要」,也就是所謂的「資訊焦慮」。

無論如何,這裡想表達,大部分人買課時,那些對於自己在購買後能夠「因此而成長」的期待,多數時候是無法兌現的。

畢竟現實如此骨感。

變得精明的消費者

因此,就算我感覺課的品質不錯,三年後的我,也不會像那時一樣,僅憑著一腔的熱血與期待,就貿然出手。

因為我知道,買了課以後,很大可能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用時間——與金錢——理解了上述現實後,我現在也很少再買台灣的線上課,畢竟它們通常都不便宜。


我的卡片筆記之道

除了購買線上課程的熱情已經大不如前,還有另一個更關鍵的原因,讓我對於購入瓦基的新課感到躊躇。

那就是「我有我的卡片筆記之道」。

相關文章:為什麼你「不需要」所謂的人生管理系統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敝帚自珍」,但可以確信的是,有了自己習慣的方式後,要接受新的做法肯定比「還是一張白紙」時困難。

且我在〈Logseq 心得:一顆冉冉升起的「卡片筆記」新星〉提過,要用好卡片筆記,其實也不需要看書。尤其書中的那套「永久筆記、文獻筆記、靈感筆記」等分類,個人不是特別欣賞。

簡單來說,我對《卡片盒筆記》一書的評價是:普通。這與瓦基對本書的看法可謂大相徑庭,截然不同。

而目前台灣卡片筆記的兩大推廣者——瓦基(使用 Heptabase)、朱騏(使用 Obsidian)——還是都比較有書中架構的影子。

這讓我產生一種本能上的排斥


卡片筆記與我的軟肋

使用卡片筆記滿一年,我無疑是它的愛好者,它對我在程式學習上的幫助,尤其是複習的效果,比起「Notion 時期」明顯提高了一個檔次。

當然,任何工具都有其優缺點,卡片筆記或 Logseq 也稱不上神乎其神的筆記方法論,只能說它特別適合我而已。

可以說,我這輩子的「歸屬」,就是卡片筆記了。

然而,儘管有了卡片筆記這把利劍,卻還是存在一根軟肋——我創作速度依舊不快。

從發文的頻率就能看出,我顯然稱不上是一個高產者。

但「輔助寫作、讓寫作變簡單」卻是《卡片盒筆記》這本書的一個宣傳重點,並暗示著「善用卡片筆記」正是其發明者魯曼教授一生能夠在著作上如此多產的主要理由。


卡片筆記真的能讓寫作變輕鬆?

我確信,卡片筆記對寫作肯定有幫助。畢竟我在〈從 Logseq 看清單式筆記的兩大缺點〉就提過,清單是構思的利器。而作為清單式卡片筆記軟體的 Logseq,在收集素材與架構文章的作用上,比 Notion 更為稱職。

我確實可以透過串連一張張已完成的筆記(卡片),讓寫作的「起手式」變得較為輕鬆——但我的感受也僅止於此,明顯還達不到「組織既有卡片就能快速完成一篇高品質文章」的程度。

我寫一篇 2000-3000 字的文章,通常還是需要 3-5 小時。

這是不是因為我的創作能力不足?也許不是,畢竟我還是寫出了〈使用 Notion 滿 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這般,連自己都非常滿意的作品。

所以,僅靠一張張卡片與它們之間的連結,真的就能讓寫作變得輕鬆?

我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最後一塊拼圖

無論是瓦基還是朱騏,他們的創作能量都是非常豐沛的,我深表佩服。

我的「創作手速」確實不如他們,但這究竟是因為我沒有善用卡片筆記,還是他們本來就比較認真呢?這是我心中最大的疑問。

換句話說,有時候看到別人特別推崇哪個方法時,我不免心生疑問:「這究竟是方法管用,還是這個人本來就很厲害?」畢竟能夠自信地提出所謂方法論的人,往往也不是什麼小咖。但如果是基於後者,那整件事對一般人而言就沒有可複製性

帶著這個疑問,我還是決定買下這堂課——正因為我相信(或者是想要相信)「自己還沒有善用」的可能性或許高一些。

我希望尋找這最後一塊拼圖。

到時候,再來寫一篇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