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部落格「關於我」至 2.0
從〈終於寫了「關於我」頁面〉至今,已經近 8 個月。這次「關於我」終於迎來 2.0 版更新。
1.0 版的「關於我」,尚有參考借鑑其他作者共 3 篇自介的影子,到了 2.0,應該已經不太容易發現這些痕跡。
這也符合創作的本質——從風格模仿到慢慢演化出自己的偏好。
本篇會講述本次更新的重點思路,可以視為有關這次更新的「導讀」與補充。
從〈終於寫了「關於我」頁面〉至今,已經近 8 個月。這次「關於我」終於迎來 2.0 版更新。
1.0 版的「關於我」,尚有參考借鑑其他作者共 3 篇自介的影子,到了 2.0,應該已經不太容易發現這些痕跡。
這也符合創作的本質——從風格模仿到慢慢演化出自己的偏好。
本篇會講述本次更新的重點思路,可以視為有關這次更新的「導讀」與補充。
2025/04/06
:Windows 或 Android 用戶可參考〈筆記軟體 UpNote 最吸引我的三大亮點〉,和 Bear 基本上大同小異,且達到全平台同步。
我曾在〈使用 Notion 滿 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中提到: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款和 Evernote 界面相似、使用邏輯相仿,且符合現代潮流的 app,那麼我誠摯推薦自己也有在用的 Bear。
Bear(中文名稱:熊掌記)、Notion、Logseq 這三者,都是我目前持續使用中的筆記軟體,雖然在使用量上,它們呈現一個非常不均勻的分布:
對,你沒看錯,Bear 的使用量只佔我全部筆記的 5% 而已。
儘管如此,我依舊是一個忠實的 Bear 付費用戶。原因無他,因為無論是 Notion 還是 Logseq,它們都太「重」了!
昨天寫了這篇〈Mac mini 心得:寫程式的最佳選擇!〉後,我發現,我對蘋果 M 系列晶片的讚揚,還遠遠沒有寫夠!
因此,我續寫了這篇,補充我對 M 系列晶片的看法——解釋為什麼我對它的評價如此之高,甚至接近「信仰」的程度。
這不僅僅因為它的高效能、低功耗,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深刻理解到:原來(處理器)世界真的能夠被顛覆!
而要充分表達其中的「感動」,還得從採用 Intel 處理器時代的 Mac 說起。
今年 4 月,我入手了 M2 Pro 版的 Mac mini,至今已使用了快 3 個月。隨著配備 M2 Max 的 Mac Studio 發表,我認為是時候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選購指南——雖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指南。
2024/10/31
更新)Apple 連續 3 天發表了 M4 版本的 iMac、Mac mini 與 Macbook Pro,簡評如下。
不是我的菜,因為我終始不能接受白色邊框!
超.級.想.買!但我不能買,因為我已經有 M2 Pro 版了。
這絕對是今年最值得買的 Apple 產品!注意,是所有的 Apple 產品中,最棒的升級。
對我而言,它有三大亮點:
這次 Apple 給 M4 Pro 的福利實在太多了!
單論 CPU 效能,M4 Pro 甚至還超越了 M3 Max,就知道這次的升級有多可怕。
我真的好想買啊!但我不能買😭
一樣,14 吋一律推薦 M4 Pro 版——尤其是今年的 M4 Pro 版,16 吋則看需求。
今年的 M4 Pro 非常強勢,M4 Max 的優勢剩下:
綜上所述,M4 Pro 版 Macbook Pro 是今年最值得買的 Macbook。
2023/11/02
更新)
2024/10/31
更新:由於 M4 系列晶片與相關產品皆已發表,我將 M3 系列的簡評與選購建議移至 Notion 頁面。
本文主要寫給那些「想買 Mac mini 但還有所遲疑的人」作為參考,我不會特別鼓吹要買哪一款,這是一篇「平靜」的心得。
此外,這篇文章是以我的核心需求——軟體開發——為出發點,對同為軟體工程師的讀者而言,可能更具參考價值。
這是 Django Tutorial 系列連載的第 1 篇。
搭配學習的範例程式碼,可參考 GitHub 專案:Django-Tutorial。
- Django ORM 外鍵教學:設定一對一、一對多關聯
- Django ORM:反向關聯(Reverse relationship)介紹
- Django ORM 外鍵查詢指南
工作上使用 Django 近 2 年,卻很少發表關於 Django 主題的文章,是時候該來補一補了。
那就從 Django ORM 開始吧!因為 ORM(Django Models)可以說是無論你怎麼使用 Django(全端或前後端分離),都不得不學的核心部分。
怎麼說?我們先來看看,在「前後端分離」的開發趨勢下,Django 的三大核心——MTV——的重要性有哪些變動。
上一篇〈AI 時代的生存指南(一)我對 AI 工具的投入與觀望〉並沒有真正進入「生存指南」這個核心主題,只能算是整個系列的前言。
為避免你忘記,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前一篇所提出的,本系列的宗旨:
我期望這系列和一般談論 AI 文章的一個核心差別是:它們主要用來「降低」AI 資訊焦慮,而非增加。
更具體地說,這個系列是「我為了降低自己對 AI 的資訊焦慮,付諸過的實踐與行動記錄」,這樣才有趣。
而本篇要探討的,就是這系列最核心的「生存手段」:數位斷捨離。
數位斷捨離(Digital Declutter)作家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在其著作《深度數位大掃除》一書中所提出。
數位斷捨離是一種整理和簡化數位世界的方法,旨在減少干擾並提升專注力。通過過濾數位訊息和限制使用數位工具(尤其是社交平台),我們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更好地專注於重要的事情。
這種方法有助於建立一個更有意義和平衡的數位生活。所以它不止是方法,也是一種「價值觀與實踐」。
概念理解上沒什麼困難,但實踐起來可遠遠不是如此。
2024/04/26
:重新編輯全文,提升文字清晰與流暢度。2024/01/09
:刪除部分內容,使文章更緊湊、好讀。
〈Python 套件管理器——Poetry 完全入門指南〉發表至今,已過了 2 年,這意味著我使用 Poetry 達 2 年了。
對我而言,Poetry 已是 Python 專案開發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不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套件管理和版本控制。而且,Poetry 以 pyproject.toml 作為設定檔,讓我可以同時透過 pyproject.toml 管理其它工具,比如 Mypy、Ruff 等。
這是我喜歡的方式。
- Python 套件管理器——Poetry 完全入門指南
- Poetry + pyenv 教學:常用指令與注意事項
- Docker 教學:用 Multi-stage build 建立 Poetry 虛擬環境